濟公-合法寶塔,神主牌位,個人靈位,祖先牌位,花園公墓,祖墳撿骨
濟公神靈別稱:濟公和尚、濟顛僧、濟公活佛
人間“活佛” 濟公(1130-1209),原名李修元,出生於天臺永寧村,是南宋禪宗高僧,法名道濟。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臺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求得子。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爲他取俗名修元,從此與佛門結下了深緣。
他雖是臨海都尉李文的遠孫,卻沒有染上紈絝子弟的劣習。少年時就讀於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薰染。父母雙亡以後,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爲師,,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嗣其法衣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
有關濟公的故事傳說,在南宋時代即已開始流傳。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濟的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片斷故事在民間耳聞口傳,後來通過說書人的話本說唱,內容逐漸豐富。在濟公故鄉天臺一帶流傳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戲佞、懲惡、扶困濟貧的故事,其中如“濟公出世”、“小濟公芥菜葉潑水救淨寺”、“利濟橋”、“棒打壽聯”、“赭溪救童”、“修元出家”等廣爲流傳。而在杭嘉湖一帶流傳的故事內容更爲廣泛,這是因爲那裏是濟公出家後的主要生活和活動場所,其中以“飛來峰”、“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等故事最爲膾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現了一部描寫濟公傳奇事迹的《濟公傳》。
濟公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既“顛”且“濟”,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人們懷念他、神化他。神化就從他的出世開始。《西域志》載:“天臺山石梁橋古方廣寺,五百羅漢之所住持,其靈異事迹往往稱著。”而濟公誕生時正好碰上國清寺羅漢堂裏的第十七尊羅漢(即降龍羅漢)突然傾倒,於是人們便把濟公說成是羅漢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會呼喚英雄,當人民十分需要聖賢的時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濟成爲歷代供奉祭祀的神靈,其成佛後的尊號長達28個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羅漢阿那尊者神功廣濟先師三元贊化天尊”,集佛道儒於一身,堪稱神化之極致。這也就說明濟公深受廣大人民群衆的喜愛,成爲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濟公形象的廣泛親和力。
【少年濟公】
少年濟公成長在赭溪畔,讀書於赤城山。由於受天臺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積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潛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門,法號道濟,先入國清寺,後至臨安(今杭州)投奔靈隱寺瞎堂慧遠,這位“佛海禪師”爲濟公授具足戒。濟公出家後,一反常態,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念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沈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他爲“濟顛僧”。在一般僧俗眼裏,道濟的言行出格,被認爲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狀,說道濟違犯禪門戒規,應責打並逐出山門。誰知,方丈慧遠一邊口宣:“法律之設原爲常人,豈可一概而施!”並在首座呈上的單紙上批了:“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此後無人再敢詬逐。瞎堂圓寂後,道濟去淨慈寺投德輝長老,後來做了書記僧。
【外俗內仁】
濟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實際上卻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爲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他懂醫術,爲百姓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他曾經帶著自己撰寫的化緣疏,外出募化,修復被火燒毀的寺院。他經常遊方市井,拯危濟困,救死扶弱,彰善懲惡。所以,在人們看來,“濟顛”的“濟”字也包含著扶危濟困的意思。道濟善走圍棋,喜鬥蟋蟀,更寫得一手好詩文。他徜徉山水,自得其樂,遊履所至,揮毫題墨,文詞雋永。
道濟天性好動,不喜念經,難耐打坐,經常和那些頑童斯混在一起,作呼洞猿、鬥蟋蟀的遊戲。甚至蘸大蒜吃狗肉,僧衆告到方丈室,慧遠卻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顛僧!”於是他又被人們稱作“顛僧”。慧遠圓寂,他失去庇護人,被迫轉到淨慈寺,先是替人念經兼作火化工,後來升了書記僧,卻依然出入歌樓酒肆,遊山逛水。他寫詩自述:“削髮披緇已有年,唯同詩酒是因緣。坐看彌勒空中戲,日向毗盧頂上眠。撒手須能欺十聖,低頭端不讓三賢。茫茫宇宙無人識,只道顛僧繞市廛。”活脫脫的一幅“遊戲人間”的自畫像。從外表看,這位號稱“湖隱”、“方圓叟”的窮和尚,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似丐似氓,非僧非道,實際上卻是禪宗楊岐派第六世得道高僧。他學識淵博,擅詩善文,出語諧謔,往往超詣。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對他的四首《西湖》絕句和臨終偈語尤其讚賞,說“若以詩境而論詩格,他與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陸放翁相較,並無遜色”; 如以禪學的境界論詩,則已臻禪境之極詣。略舉其一:“出岸桃花紅 錦英,夾堤楊柳綠絲輕,遙看白鷺窺魚處,衝破平湖一點青。”畫面 色彩鮮明,動靜諧合;情趣內蘊,用筆精細而又不失自然。末句尤有神韻。他每有疏狀新出,臨安城更是爭相哄傳,名聞遐邇。
名宦富室慕名,競相訂交。道濟卻輕易不入侯門。而用他精湛的醫術爲老僧、貧民悉心治疾,疑難雜症多得根治。時下風靡全國的香功,據說就是經他的傳授而嘉惠後人的。淨慈寺失火,他自撰榜文,前去嚴陵山一帶募化,使之恢復舊觀。他好打不平,息人之淨,救人之命。於是人們又以他扶危濟困而稱之爲"濟顛",尊之爲 "濟公活佛"。
濟公性狂而疏、介而潔,不同凡響。有與他同時代的詩僧居簡及其詩文選集《北澗集》爲其作證。居簡是濟公的師侄,在遊覽赤城山時把山上的一塊摩崖稱作“書記岩”。濟公圓寂後,居簡寫了一篇《湖隱方圓叟舍利塔銘》,這“湖隱”、“方圓叟”都是濟公的別號。濟公身爲禪宗高僧,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他跟唐代隱士寒山、豐幹、拾得(即“三賢”)一樣,既受到佛教禪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隱逸之風的影響。不同的是,他還具有民間遊俠的色彩,從而使他在衆多的佛門弟子中獨樹一幟。這與他從小就在佛道雙修的赤城山攻讀,並受到“台州式硬氣”的民風陶冶有關。
【樂善好施】
濟公自稱“幼生宦室”。濟公的師侄居簡《湖隱方圓叟舍利塔銘》說他是“天臺臨海都尉李文和遠孫”。李遵勖(988—1038),初名勖,因娶宋真宗趙恒妹萬壽公主,而加“遵”字爲“遵勖”,字公武,逝世後諡號和文,爲李崇矩孫,濟公高祖。其世系爲:李崇炬——李繼昌——李遵勖——李端懿、李端願、李端愨——李評——李涓——李茂春——李修元(修緣)。該家族有三個特點:一是世代仕宦,且爲將門;二是爲官清正,政績卓著,名列《宋史》;三是曆世積善信佛,家族中不少人是禪宗的著名居士。隨著宋室南遷,李氏子孫流寓其高祖李遵勖封(食)邑浙東天臺,隱居於赤城山南麓、天臺城北的永寧村。濟公之父李茂春,目擊朝廷腐敗,棄官隱居經商、念佛,爲人淳樸厚重,樂善好施。
【《濟公傳》】
《濟公傳》主要講述濟公濟困扶危,懲治強梁,與爲富不仁者作對的故事。敘濟公原名李修緣,系“羅漢轉世”,二十七歲出家靈隱寺。他不戒酒肉,佯狂似顛,故稱濟顛,曾治癒宰相秦熹之子病,爲秦子之替修。該書目多由濟公降世、十度說起,至三探娘舅、九僧擒韓殿、西天朝佛繳法旨止。其中有淫賊華雲龍盜走相府珠冠,濟公三擒華雲龍;金山寺八魔煉濟顛,太乙真人、長眉羅漢助濟公降魔;小西天盜賊狄之昭殺人移禍,狄小霞、譚宗旺錯配夫妻,濟公點化狄小霞共破小西天;五雲陣鬥法等主要回目。
該書目以詼諧幽默的語言,塑造了一個普救世人的濟公形象,在書壇久演不衰。張泰然之後有陳勝芳、張沛然、伊勝麟、玉勝川等說演《濟公傳》。陳勝芳技藝最精,人送綽號“一聲雷”;伊勝麟“書道兒”老成,一時無人匹敵。清末民初擅說此書的有雙厚坪及其師弟海文泉和世殿成、李致清等。雙厚坪擅長當場抓哏,詼諧百出,令滿堂聽者大笑不止;世毆成以蔫“包袱兒”著稱;李致清以摹擬濟公形象見長,人稱“濟公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雙厚坪的弟子楊雲清說《濟公傳》,口風老道,包袱兒獨特,尤以“官人辦案”、“濟公鬥蟋蟀”兩段書最爲拿手,又因有爲官經歷,說到忤作驗屍等情節,細緻入微、近情近理,使聽衆宛如眼見。他長於說書中的武段子,不喜從“十度”開書,多從“威震丹陽刀劈三寇”說起。民國十八年(1929),說《濟公傳》的藝人開始分派,其情節於“八魔煉濟顛”後,有說“小西天薰香會”的,有不說的。說者,則從“柳端誤入開水鍋”起岔,進入短打一類故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有劉繼業及其弟子段興雲說《濟公傳》頗享盛名。劉繼業曾得秘本,能說前後套《濟公傳》,他長於渲染濟公法力,語言幽默風趣,形象滑稽,使“包袱兒”餘味無窮,人稱“噴飯哏”;段興雲有其師之風,善於摹擬人物形象,邊說邊學,擡手動腳令人發笑,他曾在電臺播講《濟公傳》,很受歡迎。同期,有馬華鑫在天橋說《濟公傳》,也小有名氣。
【濟公家族】
永寧村在古城北門外,濟公家就住在赭溪畔。濟公李氏家族人丁不很旺盛,但因曆世仕宦,家境富裕,也稱得上是天臺的望族了。赭溪西岸的一大片田地(現都已建成一片民居了),就屬於這個家族所有,至今人們還稱作“李家垟”。發源於北山的赭溪是孩童時濟公看水碓舂米、捕魚游泳玩耍的好去處。石牆頭邊上有“隴西園”,古時這裏是濟公李氏的私家莊園。抗戰時在此處還設立過“忠烈祠”。
【濟公祖居】
濟公李府祖居隨著歲月沖刷,滄桑變遷,最後湮沒淪圮。歷代故鄉民衆敬仰濟公,感戴其德澤,屢於遺址修建濟公佛院、濟公亭、石牆橋等紀念之所,冀望重光“活佛”聖迹,顯彰濟公聖德,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今逢盛世,物阜民殷。天臺縣人民政府爲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弘揚濟公文化,讓濟公精神千秋永傳,決定在石牆頭複建濟公故居,讓雲遊四方的濟公在故鄉有一個真正的“老家”。修復後的濟公故居,向世人展現了充滿南宋時代氣息、蘊含浙東地方建築風格和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一軸畫卷。
濟公故居占地16畝,建築面積6310平方米,景區由永寧村口雙牌樓與觀霞閣、濟公李氏祖居和隴西園三大部分組成,宅第街坊與樓臺亭閣水榭園林薈萃一體,內聚佛國之靈氣,外擷仙山之精華。中國話劇院著名演員“活濟公”遊本昌先生在專程回天台“老家”探望故居時說:“濟公故居修復得好!
人間“活佛” 濟公(1130-1209),原名李修元,出生於天臺永寧村,是南宋禪宗高僧,法名道濟。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臺北門外永寧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無嗣,虔誠拜佛終求得子。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爲他取俗名修元,從此與佛門結下了深緣。
他雖是臨海都尉李文的遠孫,卻沒有染上紈絝子弟的劣習。少年時就讀於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薰染。父母雙亡以後,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爲師,,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嗣其法衣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
有關濟公的故事傳說,在南宋時代即已開始流傳。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濟的一些富有傳奇色彩的片斷故事在民間耳聞口傳,後來通過說書人的話本說唱,內容逐漸豐富。在濟公故鄉天臺一帶流傳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戲佞、懲惡、扶困濟貧的故事,其中如“濟公出世”、“小濟公芥菜葉潑水救淨寺”、“利濟橋”、“棒打壽聯”、“赭溪救童”、“修元出家”等廣爲流傳。而在杭嘉湖一帶流傳的故事內容更爲廣泛,這是因爲那裏是濟公出家後的主要生活和活動場所,其中以“飛來峰”、“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等故事最爲膾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現了一部描寫濟公傳奇事迹的《濟公傳》。
濟公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既“顛”且“濟”,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人們懷念他、神化他。神化就從他的出世開始。《西域志》載:“天臺山石梁橋古方廣寺,五百羅漢之所住持,其靈異事迹往往稱著。”而濟公誕生時正好碰上國清寺羅漢堂裏的第十七尊羅漢(即降龍羅漢)突然傾倒,於是人們便把濟公說成是羅漢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會呼喚英雄,當人民十分需要聖賢的時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濟成爲歷代供奉祭祀的神靈,其成佛後的尊號長達28個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羅漢阿那尊者神功廣濟先師三元贊化天尊”,集佛道儒於一身,堪稱神化之極致。這也就說明濟公深受廣大人民群衆的喜愛,成爲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濟公形象的廣泛親和力。
【少年濟公】
少年濟公成長在赭溪畔,讀書於赤城山。由於受天臺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積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潛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門,法號道濟,先入國清寺,後至臨安(今杭州)投奔靈隱寺瞎堂慧遠,這位“佛海禪師”爲濟公授具足戒。濟公出家後,一反常態,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念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沈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他爲“濟顛僧”。在一般僧俗眼裏,道濟的言行出格,被認爲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狀,說道濟違犯禪門戒規,應責打並逐出山門。誰知,方丈慧遠一邊口宣:“法律之設原爲常人,豈可一概而施!”並在首座呈上的單紙上批了:“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此後無人再敢詬逐。瞎堂圓寂後,道濟去淨慈寺投德輝長老,後來做了書記僧。
【外俗內仁】
濟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實際上卻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爲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他懂醫術,爲百姓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他曾經帶著自己撰寫的化緣疏,外出募化,修復被火燒毀的寺院。他經常遊方市井,拯危濟困,救死扶弱,彰善懲惡。所以,在人們看來,“濟顛”的“濟”字也包含著扶危濟困的意思。道濟善走圍棋,喜鬥蟋蟀,更寫得一手好詩文。他徜徉山水,自得其樂,遊履所至,揮毫題墨,文詞雋永。
道濟天性好動,不喜念經,難耐打坐,經常和那些頑童斯混在一起,作呼洞猿、鬥蟋蟀的遊戲。甚至蘸大蒜吃狗肉,僧衆告到方丈室,慧遠卻說:“佛門之大,豈不容一顛僧!”於是他又被人們稱作“顛僧”。慧遠圓寂,他失去庇護人,被迫轉到淨慈寺,先是替人念經兼作火化工,後來升了書記僧,卻依然出入歌樓酒肆,遊山逛水。他寫詩自述:“削髮披緇已有年,唯同詩酒是因緣。坐看彌勒空中戲,日向毗盧頂上眠。撒手須能欺十聖,低頭端不讓三賢。茫茫宇宙無人識,只道顛僧繞市廛。”活脫脫的一幅“遊戲人間”的自畫像。從外表看,這位號稱“湖隱”、“方圓叟”的窮和尚,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似丐似氓,非僧非道,實際上卻是禪宗楊岐派第六世得道高僧。他學識淵博,擅詩善文,出語諧謔,往往超詣。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對他的四首《西湖》絕句和臨終偈語尤其讚賞,說“若以詩境而論詩格,他與宋代四大家的范成大、陸放翁相較,並無遜色”; 如以禪學的境界論詩,則已臻禪境之極詣。略舉其一:“出岸桃花紅 錦英,夾堤楊柳綠絲輕,遙看白鷺窺魚處,衝破平湖一點青。”畫面 色彩鮮明,動靜諧合;情趣內蘊,用筆精細而又不失自然。末句尤有神韻。他每有疏狀新出,臨安城更是爭相哄傳,名聞遐邇。
名宦富室慕名,競相訂交。道濟卻輕易不入侯門。而用他精湛的醫術爲老僧、貧民悉心治疾,疑難雜症多得根治。時下風靡全國的香功,據說就是經他的傳授而嘉惠後人的。淨慈寺失火,他自撰榜文,前去嚴陵山一帶募化,使之恢復舊觀。他好打不平,息人之淨,救人之命。於是人們又以他扶危濟困而稱之爲"濟顛",尊之爲 "濟公活佛"。
濟公性狂而疏、介而潔,不同凡響。有與他同時代的詩僧居簡及其詩文選集《北澗集》爲其作證。居簡是濟公的師侄,在遊覽赤城山時把山上的一塊摩崖稱作“書記岩”。濟公圓寂後,居簡寫了一篇《湖隱方圓叟舍利塔銘》,這“湖隱”、“方圓叟”都是濟公的別號。濟公身爲禪宗高僧,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他跟唐代隱士寒山、豐幹、拾得(即“三賢”)一樣,既受到佛教禪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隱逸之風的影響。不同的是,他還具有民間遊俠的色彩,從而使他在衆多的佛門弟子中獨樹一幟。這與他從小就在佛道雙修的赤城山攻讀,並受到“台州式硬氣”的民風陶冶有關。
【樂善好施】
濟公自稱“幼生宦室”。濟公的師侄居簡《湖隱方圓叟舍利塔銘》說他是“天臺臨海都尉李文和遠孫”。李遵勖(988—1038),初名勖,因娶宋真宗趙恒妹萬壽公主,而加“遵”字爲“遵勖”,字公武,逝世後諡號和文,爲李崇矩孫,濟公高祖。其世系爲:李崇炬——李繼昌——李遵勖——李端懿、李端願、李端愨——李評——李涓——李茂春——李修元(修緣)。該家族有三個特點:一是世代仕宦,且爲將門;二是爲官清正,政績卓著,名列《宋史》;三是曆世積善信佛,家族中不少人是禪宗的著名居士。隨著宋室南遷,李氏子孫流寓其高祖李遵勖封(食)邑浙東天臺,隱居於赤城山南麓、天臺城北的永寧村。濟公之父李茂春,目擊朝廷腐敗,棄官隱居經商、念佛,爲人淳樸厚重,樂善好施。
【《濟公傳》】
《濟公傳》主要講述濟公濟困扶危,懲治強梁,與爲富不仁者作對的故事。敘濟公原名李修緣,系“羅漢轉世”,二十七歲出家靈隱寺。他不戒酒肉,佯狂似顛,故稱濟顛,曾治癒宰相秦熹之子病,爲秦子之替修。該書目多由濟公降世、十度說起,至三探娘舅、九僧擒韓殿、西天朝佛繳法旨止。其中有淫賊華雲龍盜走相府珠冠,濟公三擒華雲龍;金山寺八魔煉濟顛,太乙真人、長眉羅漢助濟公降魔;小西天盜賊狄之昭殺人移禍,狄小霞、譚宗旺錯配夫妻,濟公點化狄小霞共破小西天;五雲陣鬥法等主要回目。
該書目以詼諧幽默的語言,塑造了一個普救世人的濟公形象,在書壇久演不衰。張泰然之後有陳勝芳、張沛然、伊勝麟、玉勝川等說演《濟公傳》。陳勝芳技藝最精,人送綽號“一聲雷”;伊勝麟“書道兒”老成,一時無人匹敵。清末民初擅說此書的有雙厚坪及其師弟海文泉和世殿成、李致清等。雙厚坪擅長當場抓哏,詼諧百出,令滿堂聽者大笑不止;世毆成以蔫“包袱兒”著稱;李致清以摹擬濟公形象見長,人稱“濟公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雙厚坪的弟子楊雲清說《濟公傳》,口風老道,包袱兒獨特,尤以“官人辦案”、“濟公鬥蟋蟀”兩段書最爲拿手,又因有爲官經歷,說到忤作驗屍等情節,細緻入微、近情近理,使聽衆宛如眼見。他長於說書中的武段子,不喜從“十度”開書,多從“威震丹陽刀劈三寇”說起。民國十八年(1929),說《濟公傳》的藝人開始分派,其情節於“八魔煉濟顛”後,有說“小西天薰香會”的,有不說的。說者,則從“柳端誤入開水鍋”起岔,進入短打一類故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有劉繼業及其弟子段興雲說《濟公傳》頗享盛名。劉繼業曾得秘本,能說前後套《濟公傳》,他長於渲染濟公法力,語言幽默風趣,形象滑稽,使“包袱兒”餘味無窮,人稱“噴飯哏”;段興雲有其師之風,善於摹擬人物形象,邊說邊學,擡手動腳令人發笑,他曾在電臺播講《濟公傳》,很受歡迎。同期,有馬華鑫在天橋說《濟公傳》,也小有名氣。
【濟公家族】
永寧村在古城北門外,濟公家就住在赭溪畔。濟公李氏家族人丁不很旺盛,但因曆世仕宦,家境富裕,也稱得上是天臺的望族了。赭溪西岸的一大片田地(現都已建成一片民居了),就屬於這個家族所有,至今人們還稱作“李家垟”。發源於北山的赭溪是孩童時濟公看水碓舂米、捕魚游泳玩耍的好去處。石牆頭邊上有“隴西園”,古時這裏是濟公李氏的私家莊園。抗戰時在此處還設立過“忠烈祠”。
【濟公祖居】
濟公李府祖居隨著歲月沖刷,滄桑變遷,最後湮沒淪圮。歷代故鄉民衆敬仰濟公,感戴其德澤,屢於遺址修建濟公佛院、濟公亭、石牆橋等紀念之所,冀望重光“活佛”聖迹,顯彰濟公聖德,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今逢盛世,物阜民殷。天臺縣人民政府爲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弘揚濟公文化,讓濟公精神千秋永傳,決定在石牆頭複建濟公故居,讓雲遊四方的濟公在故鄉有一個真正的“老家”。修復後的濟公故居,向世人展現了充滿南宋時代氣息、蘊含浙東地方建築風格和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一軸畫卷。
濟公故居占地16畝,建築面積6310平方米,景區由永寧村口雙牌樓與觀霞閣、濟公李氏祖居和隴西園三大部分組成,宅第街坊與樓臺亭閣水榭園林薈萃一體,內聚佛國之靈氣,外擷仙山之精華。中國話劇院著名演員“活濟公”遊本昌先生在專程回天台“老家”探望故居時說:“濟公故居修復得好!
濟公神像容貌:濟公身穿破僧衣,右手拿把破扇,左手拿酒壺,面部表情十分生動。
我們提供中部合法塔位,納骨塔,靈骨塔,寶塔,神主牌位,個人靈位,祖先牌位,花園公墓,祖墳撿骨(撿金) ,風水墓地鑑定,塔位買賣託售等諮詢服務,本公司秉持專業與誠信,全心協助家屬圓滿先人長眠居所之事宜.
塔位:東海七福金寶塔,寶山寶塔,大度山寶塔,五湖園追思寶塔,寶覺寺,中台福座,東海藝術花園塔位,復活堂,大乘金寶塔,七星山地藏殿寶塔,金陵山,極樂淨土...等等.
墓園:東海花園公墓,台中寶山紀念墓園,大度山花園公墓,七星山紀念墓園,平安園,迦南園,德音園,十字園,榮美園(台中市第一花園公墓).
墓園:東海花園公墓,台中寶山紀念墓園,大度山花園公墓,七星山紀念墓園,平安園,迦南園,德音園,十字園,榮美園(台中市第一花園公墓).
免費諮詢0800887580 蔡經理 0922884444 中華 0985884444亞太
寶覺寺
大度山寶塔
東海花園公墓
神主牌位
中台福座
東海七福金寶塔
金陵山園滿教堂
七星山寶塔
極樂淨土
大乘金寶塔
五湖園寶塔
大度山花園公墓
台中寶山紀念墓園
德音園
迦南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